“我們小區的外立面脫落維修項目,下個月就要開工了!”4月21日,對于惠城區橋東街道荷鄉社區花語岸小區業主范偉權而言,是一個特殊的好日子,困擾居民10年的煩心事將在今年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。
基層治理是群眾感知公共服務效能和溫度的“神經末梢”。在探索基層善治精治中,惠城區橋東街道黨工委堅持黨群連心、相“約”善治,以“約”為基層民主自治關鍵字,通過“雙向奔約、組織應約、大事商約、自治公約”四約機制,推動解決老舊小區電梯加裝、單元樓外墻脫落維修等急難愁盼問題,自治強基、常態長效,探索出一條城市基層黨建新路徑,努力打造和美善治品質街區的惠城樣本。
橋東是千年歸善縣衙所在地,屬于惠城城市經濟發展區,下轄11個城市社區、2個城中村,有水東街、東坡祠等網紅地標,常住人口近15萬人。文、商、旅、居“四區融合”特征給橋東城市黨建和社區管理帶來挑戰,主要面臨“三多三少”難點痛點。
一是居住黨員多,但聯系少。二是公共事務交叉多,但動員抓手少。三是意見訴求多,但形成共識少。
“為破解城市黨建‘三多三少’難題,街道黨工委從暢通渠道、快速反應、凝聚力量、解決問題等關鍵環節入手,探索出‘雙向奔約、組織應約、大事商約、自治公約’做法,專項破題基層治理重難點!睒驏|街道黨工委書記楊惠強說,四約機制形成“民呼我應、接訴即辦”的為民辦實事閉環,讓居民“當家作主”,參與到“和美善治品質街區”共建共享中。
雙向奔約。橋東街道建立健全“線下約”“線上約”的工作機制。線下約,共同商討制定改造項目“菜單”,助推惠新西街由“頭上漆黑、腳下惡臭”的老街巷變成網紅海鮮街,推動金沙俊園等“問題小區”“上訪小區”變成“一老一小”和美幸福小區。線上約,依托人大代表、“回家”黨員、樓棟長電子名片,做到群眾“碼上提”、代表“馬上辦”,全力推動東平村4個村民小組自來水升級改造,讓400多戶村民喝上了優質自來水。同時,多方籌集資金助力東平村瑤頭村民小組實施排水管網修復整治,告別了逢雨必澇的歷史。
組織應約。橋東大力推行“五級”(樓棟長應約、小區支部應約、社區黨委應約、街道部門聯動應約、約請上級部門應約)應約機制,由小及大、層層推進,及時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各類訴求。針對水東街商戶引流方面的要求,精心策劃“不夜古街”“東坡演藝角”等品牌活動。2023年,水東街累計客流量630萬人次,同比增長35%;累計營收超11億元,同比增長30%。
大事商約。通過構建完善“四位一體”(黨組織、居委會、業委會或理事會、全體業主)大事商約機制,共同解決急事、大事、要事、難事,引導群眾“有事商量著來”。2023年,橋東榮獲廣東省信訪工作示范街道。
自治公約。堅持黨群連心,形成善治公約,不斷增強居民群眾“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務、自我監督”實效。經過實踐,橋東街道在解決小區外墻改造、加裝電梯、最美家庭公約、整治電動自行車安全等問題過程中,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自治公約、幸福公約。
典型案例
東湖社區:黨群連心,“梯”升幸福
東湖社區1993年成立,9個住宅小區里有5個是老舊小區,里面有155棟沒有電梯,平均樓層為7~9層。這些沒有電梯的單元樓住戶中,60歲以上的長者占1/4。
“可以說,增設電梯是剛需!睎|湖社區黨委書記關子偉說。
但老舊小區增設電梯,涉及的法理、情理錯綜復雜。如高低層業主之間協調難及對質量安全的擔憂、通風采光的影響、嚴重遮擋等都會導致意見難以統一。
2022年,橋東街道黨工委率先在東湖社區探索建立“黨群連心 相約善治”機制,著力破解增設電梯“落地難”問題。
黨員帶頭,雙向奔約。黨員干部帶頭,相約成立小區樓棟增設電梯籌備委員會,通過微信群、小區黨群議事廳,商討增設電梯事宜,達成業主加裝電梯的“最大公約數”。
組織應約,化解矛盾。橋東成立東湖花園幸!疤荨鄙R時黨支部,邀請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“回家”黨員、社區律師等加入調解服務隊!俺酥v情講理,我們還得講法!睎|湖花園三號小區某低層業主認為加裝電梯影響其房屋的采光、通風,多次阻攔電梯施工,惠城區法院法官助理、“回家”黨員陳亮宇主動“接單”,曉之以法、動之以情,最終打破了“僵局”,保障了加裝電梯順利推進。
關鍵大事,商約成事。電梯建設資金如何分配?是大家最關心關注的大事。橋東充分發揮小區黨支部和幸!疤荨鄙R時黨支部的引領作用,定期召開共建議事會,“一棟一策”商議電梯設計方案、電梯建設資金分配等“大事”。
自治公約,長效強基!吧鐓^善治,不僅在解決一時矛盾,更注重長效治理!标P子偉介紹說,東湖社區在加裝電梯實踐中,探索制訂了東湖社區老舊小區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居民公約“八條”,還指導業主商討制訂《電梯使用管理文明公約》,規定電梯運行費用的繳納與管理、文明乘梯、注意安全事項等內容,督促業主共同遵守。
截至目前,東湖社區老舊小區既有住房實現增設電梯并投入使用共62臺,正在施工9臺,意向增設電梯19臺,惠及居民1萬多人,成為我市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數量多、群眾投訴和矛盾少的樣板。
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特約通訊員周文媚 通訊員譚銀興 程理均